原子光谱简史

荷兰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•惠更斯(Christiaan Huygens,1629–1695)是光的波动理论的重要先驱。在其1690年出版的《光论》(Traité de la Lumière)中,他系统提出光是一种波动,通过一种称为“以太”的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,并提出了“惠更斯原理”,用于描述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规律。这一理论与牛顿主张的微粒说形成了鲜明对比,为后来光本质的二元理解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尽管惠更斯时代尚未出现“光谱学”这一概念,他的波动理论却为光谱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关键启发。根据波动理论,不同颜色的光对应于不同频率或波长的波动,这一认识成为后世光谱学研究的基础。19世纪初,夫琅和费在实验中观察到太阳光谱中的暗线,之后基尔霍夫与本生揭示了这些谱线与物质成分之间的关系,光谱分析由此诞生——而这一切都离不开“光是一种波”的核心观念。
惠更斯的理论虽在当时未被普遍接受,却在菲涅尔等人工作的推动下获得新生,并促进了电磁理论和现代光学的发展。今天,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到激光光谱技术,几乎所有光谱仪器都基于光的波动性原理运作。惠更斯以其深刻的物理直觉,为人类理解光、分析光打开了波动世界的大门。
克里斯蒂安•惠更斯
Christiaan Huygens
1629–1695
准备播放音频...
如果音频未自动播放,请点击"播放"按钮